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李耿光
9月13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领域企业——东莞长联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联科技)披露招股书,拟首次公开发行1611.00万股,发行后总股本为6443.99万股,发行价格为21.12元/股。网上申购日期为2024年9月19日。
据深交所IPO信息显示,长联科技IPO申请在2022年6月28日获正式受理,计划于创业板上市,保荐机构为东莞证券。2023年6月20日,长联科技深交所IPO过会,今年4月28日提交注册,5月11日注册生效。
资料显示,长联科技成立于2009年11月,专业从事印花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主要产品包括水性印花胶浆、水性树脂、丝印硅胶等,同时从事印花设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业务。公司产品已最终应用于Adidas、Nike、FILA、安踏、李宁、GAP、维多利亚的秘密、迪士尼等品牌上。
▎近两年营收负增长,经营可持续性遭质疑
招股书显示,长联科技水性印花胶浆产销量居于国内同行前列。根据沙利文统计数据,长联科技国内市场占有率从2018年的10.3%上升至2022年的11.5%,2020年和2022年均排名第一。
长联科技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水性印花胶浆、水性树脂、丝印硅胶等产品的销售,主营业务突出,但经营业绩并不理想。近两年,长联科技主营收入持续下滑,且复合增长率为负。
2021年至2023年(以下称报告期),长联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 5.82亿元、5.38亿元和5.30亿元,复合增长率为-4.54%。同期净利润分别为 6019.37 万元、7946.35 万元和 8251.06 万元,复合增长率为17.08%,尽管2022年和2023年有所回升,但增速明显放缓。不难看出,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长乏力。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是判断公司发展的重要指标。报告期内,长联科技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分别为19.73%、-7.79%和-1.51%,2022年和2023年公司收入存在显著下滑。
针对营收持续下滑,公司在招股书中指出,这一现象主要归因于部分地区下游企业客户面临的物流障碍,导致生产和销售受到暂时影响。此外,原材料采购价格的下降也促使公司主动调整产品销售价格,进一步影响了营收表现。
对此,在深交所审核意见落实函中,深交所也要求长联科技结合市场空间预计变化情况、主要产品下游应用领域的可拓展性等,进一步说明其主营业务的可持续性及成长性、主要产品未来市场空间情况,并在招股说明书中进行针对性风险提示。
今年长联科技业绩稍微有所回暖,预计2024年1-9月营业收入为4.14元至4.40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7.70%至14.43%;预计2024年1-9月净利润为6183.88万元至6672.08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4.25%至12.48%。但长联科技表示,鉴于公司的经营业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行业竞争加剧、经营成本上升、企业快速扩张导致的成本费用支出加大等,公司经营业绩可能出现下降的风险。
长联科技主营业务毛利率也存在一定波动,报告期分别为27.60%、33.12%和35.59%。长联科技解释称,一方面,公司所处行业受周期性变化的影响,公司毛利率随之波动;另一方面,公司产品种类较多,不同种类产品毛利率有所差异,随着下游客户需求的变化,各期销售产品结构随之变化,进而导致毛利率的波动。此外,公司产品毛利率还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市场供需关系、市场竞争程度等因素影响。未来,若出现市场竞争加剧、人工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公司产品毛利率存在下滑风险。
▎销售费用始终高于研发费用,应收账款逐年上升
近年来,长联科技销售费用占比始终高于研发费用,2023年两者的差距扩大至2.22个百分点。
报告期内,公司的研发费用分别为2371.60万元、2554.54万元和2682.77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29%、5.01%和5.34%,金额呈逐年增长趋势。2021-2023年累计研发投入金额为7608.92万元,占2021-2023年累计营业收入比例为4.61%,2021-2023年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为6.36%。
尽管长联科技的研发费用在逐年增长,但与此同时,报告期内公司的销售费用始终高于研发费用,分别达到3486.2万元、3421.4万元、3797.8万元,销售费用率分别为 6.30%、6.70%和 7.56%。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逐年上升,分别为 2.52亿元、2.64亿元和 2.66亿元,占各期末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 54.89%、55.35%和54.50%;应收账款按组合计提坏账准备分别为1339.26万元、1434.66万元和1486.39万元。
而且,报告期内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2.38 次、1.98 次和 1.89 次,持续下降,并低于行业均值。长联科技对此解释,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略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主要是受信用政策不同影响。
长联科技中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8.78亿元,其中应收账款3.08亿元。长联科技坦言,若公司未来有大量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将形成较大的坏账损失,从而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IPO前大笔例分红,存在安全生产和环保风险隐忧
长联科技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业,目前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卢开平直接持有公司41.16%股份,通过联汇投资间接控制公司8.07%股份,合计控制公司49.23%股份。
据招股书披露,长联科技目前直接持股5%以上股东共有8名,分别为卢开平、麦友攀、卢来宾、联汇投资、富海新材、卢润初、卢满根和林长莲。而这5%以上8名股东当中,几乎全部存在关联关系。其中,卢开平、卢来宾、卢满根、卢如康为兄弟关系;卢满根和林长莲为夫妻;卢开平与联汇投资的合伙人卢增强系兄弟关系;联汇投资的合伙人叶容与股东卢润初的配偶系兄妹关系。
此外,卢氏家族在公司管理层也是绝对的话语权。长联科技董事会的9名成员当中,除了三位独立董事之外,卢氏家族成员占据了董事会4个席位。因此,卢氏家族也成为长联科技的最大受益方。尤其是IPO前夕大笔分红,多数流入了卢氏家族的口袋。
据招股书披露,长联科技在2020年至2022年实施了两笔大额分红,分红金额分别为2109.60万元、2899.79万元,分别占当年扣非归母净利润7356.78万元、7757.45万元的约29%和37%。两笔分红累计金额5009.39万元,近乎拿走了2021年5946.56万元的全部扣非归母净利润。
此外,长联科技在安全生产和环保领域问题频发。
2019年,因未将危险化学品储存在专用仓库内,公司被东莞市应急管理局处以5万元罚款,凸显出公司在安全生产管理上的疏忽。
招股说明书(上会稿)显示,2020~2022年,长联科技全资子公司惠州长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因生产工艺改进,存在主要产品水性印花胶浆产量超过环境影响评价批复批准产能的情况。长联科技称,截至招股说明书(上会稿)签署日,惠州长联已积极履行整改措施。但仍不排除惠州长联可能因产量超过环境影响评价批复批准产能而受到监管处罚风险。
长联科技在披露风险时指出,公司在研发和生产产品的过程中,部分原材料如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等属于危险化学品,上述原材料在运输、存放、使用等过程中若操作不当可能引起安全生产事故。此外,公司还存在因设备故障或不可抗力的自然因素等导致的安全生产事故,或因非公司原因导致的公司所处地区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及其他突发因素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风险,从而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负面影响。